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植物保护减灾实用技术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08-02-20

 

植物保护减灾实用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二00八年二月

前 言

      自今年1月初以来,我国南方诸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地区涉及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广西、安徽、重庆等20个省(市、区),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报道,小麦、油菜、蔬菜和果树等作物受灾面积达1.78亿亩,其中成灾面积8000多万亩、绝收2000多万亩。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于我国灾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有较大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亦有不利的一面,恰似一把“双刃剑”。其不利方面主要是:由于冬季气温低、持续时间长,大量积雪融化后土壤含水量增高,导致部分在土壤、杂草、作物残体或生长的植株上越冬的虫源、菌源死亡或者生长发育减缓,从而降低越冬菌(虫)源基数,减轻生长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别是对水稻、玉米、棉花等春、夏季播种作物的病虫害以及哪些在小麦、油菜、蔬菜、果树等冬季生长的植株上越冬或冬繁的病虫种类如蚜虫、麦蜘蛛、小麦条锈病等影响更大。对病虫发生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由于低温冻害,导致作物长势减弱,抗病虫能力降低,使病虫害发生危害加重;二是低温冻害造成的作物伤口,有利于一些细菌性病害如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茄科作物青枯病等的发生和危害;三是冰雪融化后导致农田小气候的改变,土壤湿度增高,有利于一些喜欢高湿度的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吸浆虫、油菜菌核病、葡萄霜霉病、灰霉病、柑橘树脂病、炭疽病、蔬菜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等的发生危害。为充分发挥植保科技在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中的作用,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灾区农业生产特点、作物种类以及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我们组织国内有关专家,针对目前灾区小麦、蔬菜、果树上发生的一些重要病虫害,编制了植物保护减灾实用技术。每项技术包括技术的功能与用途、技术简介、技术来源(包括联络单位、联络人及联系电话)3方面内容,供灾区农民和技术人员垂询和参考应用。
      由于时间紧迫和水平有限,编制过程中一些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有关单位提出批评指正。

一、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典型的气流传播、大区流行病害,具有发生区域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的特点。本项技术主要针对我国南方麦区受雨雪冰冻灾害后,在小麦生长季对条锈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以规避病害流行造成的次生灾害。
(二)技术简介
      1、加强病害监测,掌握病情动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认真做好条锈病的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病害发生消长动态,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并向政府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通报病害发生情况,关键时期一周一报,为病害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抓好早期防治,控制病害扩散。一是抓好春季菌源基地(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陕南、重庆、贵州、云南等)早期药剂防治工作,对重点发病田块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减少病菌的扩散蔓延。二是在麦田解冻后及时清沟排渍,追施复合肥或尿素肥(每亩10公斤),以养护小麦根系和促进分蘖生长。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在小麦拔节期增加追肥一次。三是在小麦返青期后,喷施浩伦、爱多收、芸苔素等小麦生长调节剂或葡聚六糖、昆布素、苯并噻二唑(BION)、IODUS40等诱抗剂,促进小麦生根、壮苗,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3、把握防治关键,减少病害损失。一是对春季菌源基地等重点区域,在2月底至3月初对发病麦田实施全面药剂防治,控制病害向主产麦区传播蔓延。二是对河南大部、山东、河北、安徽、山西等省流行区或局部流行区,根据病情动态,3月中下旬开始挑治发病中心,4月份对发病麦田进行全面防治。三是对西北、西南和黄淮海条锈病流行区,4~5月份组织群众采取大面积应急防控。四是对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冬春麦交错区,5月中下旬到6月份,根据病情测报,开展大面积防治,特别要加强对晚熟春麦条锈病的防治,减少越夏菌源。
      4、选用高效农药,确保防治效果。春麦播种时采用三唑酮、三唑醇等高效内吸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量的0.03%(有效成份),用拌种桶(箱)进行种子干拌,此项措施对本田小麦成株期防效可达70%左右。大田喷药防治时,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 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各地亦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三唑类、烯唑类等高效杀菌剂品种。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陈万权
      联系电话:(010)62815903

二、小麦白粉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的重要病害。本技术针对南方麦区受低温冰雪天气的不利影响后,在小麦生长季对白粉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尽可能减轻此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二)技术简介
      1、药剂防治。春季是小麦白粉病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结合病害预测预报,在小麦孕穗-抽穗-扬花期小麦病茎率达15~20%或病叶率5~10%时进行喷雾防治。主要药剂有(1)三唑类杀菌剂:20%三唑酮乳油(粉锈宁)40~50毫升/亩(有效成分8~10克/亩)、12.5%烯唑醇(特谱唑)可湿性粉剂40~60克(有效成分5~8克/亩)、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30~35毫升/亩(有效成分5~8克/亩)等。一般喷药防治1次,重病地块可用药2次。(2)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0%烯肟菌酯乳油、10%苯醚菌酯悬浮剂、20%醚菌酯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等,使用剂量均为5~10克/亩(有效成分),根据田间病情和天气情况喷药1~2次。(3)其它杀菌剂或混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使用剂量为40~50克/亩(有效成分28~33克/亩);20%硫•酮可湿性粉剂,使用剂量为60~75克/亩(有效成分13~15克/亩)。此类药剂需要在发病初期用药,用药次数可根据天气和田间发病情况而定,一般需连续使用2~3次,施药间隔期7-10天。
      2、栽培管理。合理追施拔节肥,在小麦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8~12公斤。南方麦区湿度大,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要注意开沟排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加抗病能力。
(一) 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周益林
      联系电话:010-62815946

三、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区威胁最大的病害。本技术针对南方麦区受低温冰雪天气的不利影响后,在小麦生长季对赤霉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尽可能减轻此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二) 技术简介
      1.做好开沟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1)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麦田冬春季做好开沟排水,要做到雨过田干,沟内无积水。(2)在弱中筋小麦产区,适当降氮前移,施用基肥和追肥时氮肥使用量比例控制在7∶3,以加快小麦的灌浆成熟,从而减少赤霉病的侵染和危害。
      2. 小麦抽穗扬花期做好喷药防治。(1)防治时间:小麦扬花灌浆期是麦穗最易感病的阶段,在齐穗-开花期用药防治的效果最好,一般根据天气预报,以开花灌浆期可能遇雨的麦田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确定对象田后,第一次喷药应在始花期(10%麦穗见花药)至盛花期(50%麦穗见花药)之间。(2)防治次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次数取决于天气情况和小麦品种特性。在初次用药后7天内,如遇连续高温多湿天气,必须防治第二次,以控制病害的危害。对于高感品种,或开花整齐度差,花期相差7天以上的田块,也应进行第二次防治,二次防治的时间间隔7天左右。(3)防治药剂: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一直是防治该病害的主要药剂,其推荐使用剂量为40~50克/亩(有效成分)。尽量使用超微粉等剂型,以提高使用效果。还可使用一些复配剂,如多菌灵与三唑类等的复配剂,但多菌灵的有效用量每亩应不少于30克。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使用其他一些杀菌剂如30%戊•福(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推荐用药量90克/亩。防治时手动喷雾器使用0.7毫米的喷片,每亩用水量20~30公斤;机动弥雾机每亩用水15公斤。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邮编:100094;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邮编:210014
      联系人:周益林,陈怀谷
      联系电话:010-62815946(北京);025-84390386(南京)

四、小麦纹枯病防控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小麦纹枯病是我国主要麦区的常发病害。本技术针对南方麦区受低温冰雪天气的不利影响后,在小麦生长季对纹枯病应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尽可能减轻此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二) 技术简介
      1、清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冰雪融化后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开春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开沟排水,降低土壤表面湿度,做到田间无积水,以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2、合理施肥、防除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快,茎秆细长,小麦纹枯病发生则会较重;麦田杂草过多,也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因此,应合理追施返青和拔节肥,避免小麦过旺生长,在施氮的同时可适当追施钾肥,以增加植株的抗病性。结合防除杂草,降低田间密度,减轻纹枯病发生和后期倒伏。
      3、及早进行化学防治。小麦返青拔节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3月上、中旬,当麦田病株率15%~20%时,每亩用三唑酮乳油或可湿性粉剂10~15克(有效成份)或丙环唑乳油5~8克(有效成份)进行防治,也可每亩用井冈霉素水剂或可溶性粉剂10~20克(有效成份)进行防治。防治时适当加大用水量,以保证药液能够到达植株基部发病部位,一般以每亩50公斤药液为宜。对感病品种、早播、连作麦田,氮肥施用过多或不足的田块,一般防治两次(间隔10天左右),防治效果更好。此外还可选用纹霉净可湿性粉剂等复配剂防治。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邮编:100094;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邮编:210014
      联系人:周益林;陈怀谷
      联系电话:010-62815946(北京);025-84390386(南京)

五、小麦蚜虫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控制或减轻麦蚜对小麦的危害与损失。
(二)技术简介
     1、加强预报调查。对麦蚜发生及种群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准确预报是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损失的基础。根据《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NY/ T612-2002)的要求,在小麦返青拔节期至灌浆期,选择当地代表性品种的麦田2~3块作为系统观测田,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亩;采用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20~50株小麦,调查有蚜株数、蚜虫种类及其数量;每5天调查一次,当日增蚜量超过300头时,每3天查一次。
     2、掌握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在低温受灾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麦田发生的小麦蚜虫有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无网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其中麦长管蚜为优势种类。小麦扬花末期至灌浆中期是麦长管蚜的防治适宜时期。以350~450公斤/亩产量水平的麦田为例,其防治指标约为百株(穗)蚜量500头。
      3、科学、精准化学防治。当麦蚜种群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低毒、高效、选择性强的农药品种进行及时防治。同时,注重保护和利用麦蚜的天敌,发挥其控害作用。近年来,生产上采用的吡虫啉和啶虫脒等新型杀虫剂对麦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天敌安全。吡虫啉、啶虫脒推荐用量为2克/亩(有效成分)和0.75克/亩(有效成分),兑水稀释成50公斤/亩药液,均匀喷洒在小麦各部位,重点是麦穗和上部叶片。在小麦扬花末期至灌浆中期,一次用药即可控制麦蚜的危害。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 系 人:曹雅忠
      联系电话:010-62815619;13522184629

六、蔬菜苗期病害防控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控制或减轻冰雪灾害后病害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
(二) 技术简介
      低温高湿天气极易引发蔬菜苗期病害。雨雪冰冻天气后加强蔬菜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是减少蔬菜生产损失的一个重要措施。
      1. 清沟排水,中耕除草。露地蔬菜苗床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疏松而肥沃的地块,使用腐熟的优质肥料。及时清沟排水,天晴后及时中耕除草。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并撒施细土或草木灰。进行保温处理,提高地温,增强抗病能力。大棚内茄果类蔬菜幼苗,要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和沤根等,加强苗期低温锻炼,提高蔬菜秧苗抗寒能力。
      2. 病害化学防治。猝倒病防治可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5~8天喷1次,连喷2~3次,或每平方米用70%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锰锌各2.5克加水1.5公斤,喷洒病株周围土壤,以控制蔓延。立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井岗霉素水剂1500倍液喷雾。猝倒病、立枯病混发时,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平方米2~3升,7~10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2~3次。早疫病防治可选用50%农利灵湿性粉剂、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灰霉病防治可选用2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联系人:刘勇;彭德良
      联系电话:13307312011;13381056763

七、瓜果类蔬菜病害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控制或减轻冰雪灾害后病害对瓜果类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
(二)技术简介
     1、及时排涝、疏松土壤,降低土壤和环境的湿度,抑制病害发生。对于大棚栽培的蔬菜要注意合理防风。
     2、清除植株病残体,在田园外集中深埋、烧毁处理,减少病菌感染来源。
     3、喷施抗病诱导剂,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可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5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施3次。
     4、重病田块要及早进行药剂防治。防治番茄晚疫病、黄瓜疫病,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和灌根;防治黄瓜霜霉病,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黄瓜炭疽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辣椒疮痂病,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番茄青枯病,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灌根;防治黄瓜枯萎病、根腐病,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倍液灌根。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施2-3次。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联 系 人:李宝聚
      联系电话:(010)62197975

八、蔬菜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减轻冰雪灾害后根结线虫对蔬菜生产的危害
(二) 技术简介
      1. 挖沟排水 防止涝害。及时做好受冻蔬菜地的挖沟排水工作, 防止涝害, 使土壤疏松, 增强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2. 苗床处理,培养无线虫种苗。用园田土壤、草炭土、蛭石等为基质育苗,培养壮苗。用1.8%爱福丁对育苗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1毫升药液兑水500-1000毫升喷施苗床土壤和育苗基质,然后翻耕培育无根结线虫的壮苗。
      3. 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每平方米土壤用阿维菌素乳油1毫升兑水1000毫升, 移栽时灌根和处理土壤, 生长中期再灌根处理1次;移栽时可选用福气多1.5-2公斤/亩、克线丹3-4公斤/亩、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10公斤/亩、0.15%阿维菌素•印楝素颗粒剂8-10公斤/亩沟施和穴施,或15%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微乳剂每亩2公斤兑水20公斤沟施和灌根,或5%根线灵颗粒剂5-6公斤/亩、0.15%阿维.印楝素6-8公斤/亩沟施或撒施,防治蔬菜根结线虫效果较好。
      4. 阳光消毒和生物熏蒸。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使土壤表层的根结线虫翻到深层。利用收获后的植物残渣结合热性基质等进行生物熏蒸, 在定植时将阿维菌素乳油、福气多和生物制剂如菌线克(淡紫拟青霉制剂)等协同应用,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对线虫病的综合控制效果亦较好。
      5. 土壤熏蒸消毒技术。在播种移栽前2周,可选用溴甲烷40-50克/平方米、威百亩10-15公斤/亩、硫酰氟40-50克/平方米等盖膜熏蒸处理土壤7-15天左右, 熏蒸一周后揭开地膜,翻耕或旋耕放气4-5天。采用该项措施一定要注意安全间隔期。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邮编:100094;
      联系人:   彭德良
      联系电话: 010-62815611,13381056763

九、烟粉虱可持续控制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烟粉虱在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严重暴发危害,今冬低温冰冻灾害不利于烟粉虱的生长发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烟粉虱的越冬虫口基数。但烟粉虱具有个体发育时间短、种群扩繁速度快、生殖竞争能力强的特点,随着气温的升高,仍有暴发的可能,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技术简介
      烟粉虱的寄主植物有500余种,包括蔬菜、花卉、棉花、烟草等多种经济作物。烟粉虱繁殖速度极快,一旦种群暴发就很难控制,因此对该害虫的早期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
      1、清洁田园。较长时期的低温冰冻使在露地越冬的大部分烟粉虱难以安全越冬,南方菜地塑料大棚等设施地残存的越冬烟粉虱将可能成为早春的主要虫源。因此,应特别重视塑料大棚的清洁工作。蔬菜采收后,应把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株(体)及时烧毁,并及时铲除田间杂草。
      2、加强烟粉虱预测预报。目前在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的烟粉虱主要是B型和Q型,这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尤其喜欢取食茄科和瓜类蔬菜,Q型烟粉虱特别喜欢危害辣椒,而B型烟粉虱更喜欢茄子和瓜类蔬菜。因此,早期应重点调查这些作物上的虫口数,当虫口数达到2-3头/每株时,应及时防治。
      3、黄板诱杀。烟粉虱具有趣黄色的特性,在烟粉虱发生的早期可采用黄板诱杀,对于大棚等设施地可采用悬挂20块/亩林贸牌黄板,黄板的高度以略高于棚内植株即可,且应随植株的生长而提高。露地使用黄板时可增加到25-30块/亩,下雨天将黄板用塑料袋保护,防止雨淋。
      4、化学防治。在粉虱种群数量较低时(2-5头/株)及早施药是化学防治成功的关键。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6000倍液,或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1500~2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2000~2500倍液,或 10%氯塞林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99%矿物油(绿颖)乳油200~300倍液等喷雾防治。一般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棚室内可选用22敌敌畏烟剂250克/亩,或20%异丙威烟剂250克/亩等,在傍晚收工时将棚室密闭,将烟剂分成几份点燃熏烟杀灭成虫。在使用上述杀虫剂时,应尽量轮换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在一个生长季节使用次数一般不要超过2-3次,以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联 系 人:张友军
      联系电话:010-62146130

十、斑潜蝇防控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控制蔬菜斑潜蝇的为害。
(二) 技术简介
      斑潜蝇是一类为害多种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检疫性害虫,主要有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三叶斑潜蝇等。雌成虫以产卵器刺入叶片取食或产卵,高温时在刻点处易形成坏死斑;幼虫潜食寄主叶片。
      1、植物检疫。依附于寄主植物远距离传播扩散是斑潜蝇传播的主要途径。虽然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市,但三叶斑潜蝇仅在我国海南、广东、上海等部分南方省市发生危害。因此,实施严格的检疫是防止传入和控制检疫性斑潜蝇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
      2、农业防治。(1)休闲与轮作:斑潜蝇主要喜好豆类、瓜类和番茄等作物,对苦瓜、油菜、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选择性很差或不为害,采用不同作物轮作倒茬和休闲,可明显压低虫口,勿需喷药防治。(2)清除有虫枝叶:斑潜蝇幼虫和卵均在植物叶片或叶柄中,部分蛹也在植物叶片上或叶柄、嫩茎中,所以及时清除有虫枝叶,对其进行深埋、烧毁或放入特制的灭蝇收蜂装置中,不仅可有效控制田间部分活虫,降低虫口,而且可保护利用寄生蜂等天敌。
      3、黄卡(板)诱杀。根据斑潜蝇的趋黄性,利用黄色粘板(卡、杯)等诱杀斑潜蝇成虫,效果亦较好。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斑潜蝇的主要措施之一,以具有内吸(或强渗透性)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为宜。可选用1.8%爱福丁乳油、1.8%虫螨克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斑潜净微乳剂1000倍液,或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在用药技术上,实行轮换用药,按照防治指标、防治适期防治,同时,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隔离期。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 雷仲仁
      联系电话:010-62815930

十一、小菜蛾防控技术

(一) 功能与用途
      控制小菜蛾的为害。
(二) 技术简介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又名小青虫、两头尖、菜蛾等,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大白菜、小白菜、萝卜、荠菜、西洋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1、农业防治。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实行十字花科蔬菜与瓜类、茄果类、葱蒜等类蔬菜轮作,可切断虫源、压低虫口、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1)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诱虫灯诱杀成虫。(2)性诱剂诱杀:利用小菜蛾性诱剂诱杀成虫,可挂性诱捕器或用铁丝穿吊诱芯挂在水盆上方,水中加适量洗衣粉,有效诱蛾期可达20天以上。
      3、化学防治。目前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主要有4类:(1)抗生素类杀虫剂,如2.5%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1.8%爱福丁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2)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粉剂、乳剂、悬浮剂等,每毫升含100亿活芽孢,500~1000倍液喷雾;(3)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如5%卡死克或5%抑太保乳油、5%农梦特乳油3000~3500倍液喷雾,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喷雾,20%米螨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雾;(4)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10%除尽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10%多来宝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5%锐劲特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在用药技术上,实行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按照防治指标、防治适期,重点保护幼苗、心叶,喷射小菜蛾幼虫聚集的叶背,同时,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隔离期。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 雷仲仁
      联系电话:010-62815930

十二、葡萄霜霉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预防或减轻多雨多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后葡萄霜霉病引起的次生灾害
(二)技术简介
     1、搞好田间卫生。在葡萄发芽前,把秋季或冬季修剪后的枝条以及枯枝、烂叶、落叶收集到一起,发酵堆肥(或用其它方法处理)。
     2、化学防治时期。发芽后至开花前是全年重点防治时期之一,在花序分离期和开花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混合液喷雾防治2次。对发病中心首先使用1次保护性杀菌剂混加内吸性杀菌剂,3-4天后单独使用1次内吸性杀菌剂,4天后再使用1次保护性杀菌剂混加内吸性杀菌剂。一般情况10天左右使用1次杀菌剂,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结合使用内吸性药剂。喷洒药剂要均匀、周到,喷药的重点部位是叶片,尤其是叶片的背面,但在开花前、谢花后,喷药部位重点是花序和果穗,然后是叶片。
     3、防治霜霉病的主要药剂。保护性杀菌剂有铜制剂(波尔多液、氧氯化铜、氢氧化铜等)、代森锰锌(80%WP,42%SC等)、嘧菌酯等;内吸性杀菌剂有烯酰吗啉(如50%科克)、霜脲氰、精甲霜灵、霜霉威、三乙磷酸铝、氟吗啉、缬霉威等及其与保护性杀菌剂的混配制剂。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王忠跃
      联系电话:010-62815926;13601009643

十三、葡萄黑痘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预防和减轻多雨多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后葡萄黑痘病危害引起的次生灾害。
(二)技术简介
      1、搞好田间卫生,把修剪下来的枝条、叶片、病果粒、病果梗和穗轴收集到一起,清理出田间,集中处理(如发酵堆肥、高温处理等)。
      2、及早进行药剂防治。根据当地葡萄园黑痘病发生情况或栽培方式,确定药剂的使用种类和次数。一般果园在发芽前使用硫制剂,如石硫合剂;发芽后,使用2次铜制剂,如80%波尔多液、30%王铜、78%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科博)等。常年病害发生轻的葡萄园,在发芽后2-3叶期使用1次铜制剂。常年黑痘病发生重的葡萄园,芽前使用硫制剂,在发芽后至开花前比一般葡萄园多使用1-2次药剂,并且注意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的结合,2-3叶期施用78%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20%苯醚甲环唑1500倍,花序展露期再使用1次铜制剂,此后结合其它病害进行常规防治。
      3、开花前、落花后是防治黑痘病的最关键时期。可以结合防治其它病害的措施,采取合适的措施。
      4、雨季的新梢、新叶比较多,容易造成黑痘病的流行,应根据品种和果园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建议在雨季结合其它病害的防治,进行系统、规范防治。
      5、对于避雨栽培的葡萄,在做好田间卫生的基础上,2-3叶期使用1次铜制剂即可,其它措施与常年相同。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王忠跃
      联系电话:010-62815926;13601009643

十四、葡萄灰霉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预防和减轻多雨多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后葡萄灰霉病危害引起的次生灾害。
(二)技术简介
      1、搞好田间卫生。将病果粒、病果梗、穗轴、病枝条等清理出田间,集中处理(如发酵堆肥、高温处理等)。
      2、配套栽培措施。如避免果穗过紧、减轻果穗周围湿度等。
      3、药剂防治。防治葡萄灰霉病的关键时期有:花序分离期、开花前、谢花90%至小幼果期、封穗前、开始成熟和果实采收前20天左右。常用药剂有:保护性杀菌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80%福美双水分散性粒剂1000-1200倍、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性粒剂500倍、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或25%异菌脲悬浮剂300倍;内吸性杀菌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22.2%抑霉唑乳油1000-1200倍、97%抑霉唑乳油4000倍、40%嘧霉胺800-1000倍;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和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
套袋葡萄:花序分离期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开花前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套袋前22.2%抑霉唑乳油 1000-1200倍或97%抑霉唑乳油4000倍处理果穗。
不套袋葡萄:花序分离期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开花前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封穗前80%代森锰锌8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转色期40%嘧霉胺800-1000倍。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王忠跃
      联系电话:010-62815926;13601009643

十五、葡萄炭疽病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预防和减轻多雨多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后葡萄炭疽病引起的次生灾害
(二)技术简介
      1、搞好田间卫生。是防治炭疽病的基础,具体做法就是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卷须、叶片、病果粒、病果梗和穗轴,清理出果园,统一集中处理(如发酵堆肥、高温处理等)。
      2、发芽后到开花前,应根据雨水情况进行药剂防治。喷药重点部位是“结果母枝”,其次是新梢、叶柄、卷须。对于露地栽培葡萄,一般情况在花序展露期、花序分离期和开花前各施用1次药剂;雨水多时适当增加药剂使用次数,间隔8天左右1次;雨水少时在花序分离期、开花前施用1-2次药剂。
      3、落花后至套袋前是防治炭疽病最关键时期,可结合防治其它病害进行规范防治。谢花90%后1-4天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50%多菌灵500倍,用药8天后单独使用1次保护性杀菌剂,16天后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套袋前用抑霉唑或苯醚甲环唑1200倍喷果穗,药液干燥后(4天内)套袋。
      4. 对于不套袋葡萄,在转色期和成熟期,要严格监测、适时保护。药剂以保护性杀菌剂的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剂为主,适当配合内吸性杀菌剂。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094
      联系人:王忠跃
      联系电话:010-62815926;13601009643

十六、树脂病、炭疽病等柑橘病虫防控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预防和减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柑橘树脂病、炭疽病等引起的次生灾害。
(二)技术简介
      柑橘冻伤后树势减弱、伤口增多,春夏季多雨潮湿时柑橘树脂病、炭疽病等弱寄生性病害容易暴发成灾。
      1、加强土、肥、水等管理,提高柑橘抗病力。技术要点参见农业部科教信息网(http://www.stee.agri.gov.cn/)和中柑所在线网(http://www.cric.cn)。
      2、刮除冻伤组织,范围超过坏死组织边界1厘米,深至木质部,刮后消毒、涂药,连涂3次,每次间隔1周;对直径超过1厘米的修剪口或锯口,要及时消毒和涂保护剂。常用消毒液有75%酒精或新配制的0.1%高猛酸钾;常用涂药有:50%多菌灵100倍液、50%或70%托布津100倍液、农抗120的5倍液、抗菌剂402或硫酸铜l00倍液、80%代森锌100倍液、食用碱水(1:4)、10%冰醋酸液等;常用保护剂有:波尔多液浆(1:2:10)、接蜡、黄油、凡士林、乳白胶或防水涂料、沥青等(黄油、凡士林、乳白胶等涂料中应按1~2%比例加入托布津或多菌灵等杀菌剂)。
      3、春梢萌发前对树冠喷布波尔多液(0.8:0.8:100)或50%托布津400~600倍液等,谢花2/3及幼果期分别喷施80%代森锰锌(或大生、山德生、喷克等)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月份可用波尔多液浆(1:2:10)或自制石硫合剂涂白二级主枝以下树体。
      4、结合晚春或早夏修剪措施,去除死亡植株或枝干,集中烧毁,减少病菌来源。
      5、在春、夏、秋梢的嫩梢期,各喷药一次,在落花后一个月内,喷药2-3次(每次间隔10天),以防治炭疽病菌侵入幼果。5月中旬至11月是柑桔炭疽病菌侵染时期,其中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病菌侵染高峰期,亦是药剂防治关键时期,每隔20天左右喷药一次,预防病菌入侵。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500~7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40%灭病威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氨水剂800~1000倍液。喷药要求周到均匀,24小时内遇雨补喷。
      6、对甜橙区还应注意兼治脚腐病(注意排水、刮病斑和涂药)和溃疡病(新梢展叶到老熟期间喷药2~3次。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0.8:0.8:100)、可杀得600倍液、王铜600倍液、叶青双500倍液、农用链霉素500ⅹ10-6)。对宽皮柑橘区还应兼治疮痂病,春、秋梢在芽长0.3cm到转绿前,喷药2~3次,常用药剂有:600~800 倍大生M-45液、代森锰锌800倍液、多菌灵600倍液、波尔多液等。
      7、注意对螨类、蚜虫、潜叶蛾、木虱和实蝇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控,提前做好药械贮备。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
      联系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柑橘村15号   邮编:400712
      联系人:周常勇
      联系电话:023-68349007;139839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