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联合承办的“澜湄流域玉米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来自老挝、缅甸、越南等澜湄国家农业、植保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的20余位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7月2日,培训班隆重开幕,植保所副所长张杰研究员作为项目主持人介绍了亚合资金项目“澜湄流域玉米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发与推广”的立项背景与核心任务。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宏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龚加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举办此培训班有助于提升澜湄国家主要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水平,推动我国绿色植保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应用,对筑牢区域粮食安全防线具有积极作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简短的捐赠仪式,中方主办单位向老挝、越南和缅甸代表团捐赠了一批玉米病虫害监测与绿色防控急需产品。开幕式由植保所交流合作处副处长田芳主持。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来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云南农大、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及行业领先企业的11位专家授课。课程内容系统覆盖了澜湄流域重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精准识别诊断技术、监测预警体系,以及以生物防治和微生物农药应用为核心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除室内授课外,特别安排了田间防控技术观摩示范。专家现场展示了天敌昆虫释放、Bt G033A颗粒剂施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及无人机飞防等前沿绿色防控技术,学员们积极互动,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老挝农环部种植业司学员代表衷心感谢中方的精心组织,表示从理论体系到实用技术均收获丰硕,期待持续深化与中国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合作。缅甸农牧与灌溉部农业司学员代表强调病虫害防控无国界,中国专家的无私分享与后续支持将极大提升其国内防控能力。越南农科院植保所学员代表感谢中方专家的倾囊相授并希望进一步拓展与中国在植物保护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扎实推进亚合资金项目的具体行动。活动有力深化了中国与澜湄流域国家的农业科技协作,显著提升了区域各国应对玉米重大病虫害的能力,对促进区域粮食生产安全、生物安全及生态安全具有深远意义,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科技合作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