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专家团主办的“大豆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与新品种观摩交流会”在河南新乡试验基地举行。针对黄淮海区域夏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在新乡开展植保所自研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集成示范,集中展示以“良种、良法、良机、良技”为核心的黄淮海夏大豆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这套“绿色方案”为大豆单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朱晓明高级农艺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科技推广处处长张银定、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张国彦等多位领导专家到场观摩并参与研讨。
观摩现场,新乡试验基地集中展示了包括阿泰灵、福莱菌肽、泽纳菌肽、链霉菌、木霉、放线菌、药种同播缓释剂、Bt可湿性粉剂G033A等在内的多种我所自研新产品在大豆上的控病提质增产效果;展示了抗病新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品种适应性;同时展出了“阿泰灵-福莱菌肽”全程防控、免耕直播与秸秆还田、土壤封闭除草、害虫性诱监测与无人机飞防、生物与化学农药“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通过集成创新,科研团队完善了“一包四喷”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在2025年河南秋季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有效保障了大豆稳产高产。经专家组现场实收实测,该技术体系核心示范区亩产达263公斤,病虫草害综合防效超过85%,增产效果显著,“阿泰灵-福莱菌肽”全程防控单项技术增产8%,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与推广前景。
随后举行的室内交流会由植保所袁会珠研究员主持,植保所彭焕研究员与陈淑宁副研究员分别就大豆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全程技术体系的构建作了专题报告。交流会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陈昶指出,发展大豆产业是应对国际贸易变局、提升国家自给率的关键技术储备,未来应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技术集成成效,一致认为,该技术体系集成度高、实效性强,在河南秋季大豆后期生长不利的天气条件下,仍取得高产,成功探索出大豆绿色增产的有效路径,建议下一步加大在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示范推广力度,为保障国家油料供给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