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植保生物技术中心举办本年度第二期“第一作者视角”。本次活动邀请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陈秋燕博士后和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的何峰博士后为大家分享最新研究进展。植保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宁约瑟研究员主持,60余位师生参加。
陈秋燕博士后主要从事昆虫嗅觉、味觉及二氧化碳感知的分子与神经机制研究,着重介绍了她7月份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了投稿经历和宝贵经验。该研究发现了二氧化碳作为关键化学信号调控棉铃虫的产卵行为,并系统阐述了三个味觉受体共同介导棉铃虫对二氧化碳的感知和行为响应的分子和神经机制,扩展了对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昆虫行为的生态学意义的认识。何峰博士后主要从事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机制研究,重点介绍了他7月份以第一作者发表在Molecular Plant杂志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发现水稻自噬的两个核心蛋白OsATG1和OsATG8通过独立于经典自噬途径调控ROP GTPases介导的免疫:OsATG1通过磷酸化SPIN6抑制ROP GTPases免疫信号;而OsATG8竞争性破坏OsATG1-SPIN6复合体,解除SPIN6抑制作用从而激活免疫。该研究拓展了对自噬组分功能的认知,绘制了营养-免疫动态调控模型,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后两位汇报人与在场师生就科研思路和实验设计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场研究生不仅领悟到创新背后的缜密思维与坚韧精神,更拓宽了科研思路,激发了对科研的热情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