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所情概况» 所况简介

本所概况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5-04-2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8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成立的五个直属专业研究所之一,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国家级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长期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中的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重大科技问题,推进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理论、技术和产品创新及转化应用。2012年以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年度研究所评价中,总体实力和人均实力一直位居全院前两名。

一、学科建设

设有植物病害监测与防控、农业害虫监测与防控、农药研究、生物防治、植保生物技术、入侵生物预警与防控、杂草鼠害与草地有害生物防控、植保信息技术(筹)等8个创新中心,形成了作物病害、作物虫害、杂草鼠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保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等6个院级重点学科领域,建成了完整的现代植物保护和植物生物安全学科门类。

二、科研团队

现有在职职工约24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9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人才30余人。在站博士后120多人,在读研究生800多人。形成了一支由院士领衔、高级科技人员为主体、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贮备丰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成18个院级科技创新团队,其中1个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2个团队获评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

三、科技创新

建所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省部级奖170余项。

“十四五”期间,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课题400余项。在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农业病虫害防控,外来入侵和检疫性病虫害防控,生物技术产品的环境安全评价与风险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投入品创制与智能化应用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获2024年度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就奖、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在Cell、Nature、Science、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700余篇,出版著作80余部,授权各类专利300多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80余项。

四、成果转化

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专家团,开展病虫害区域性治理、农药科学使用、外来入侵防控、转基因生态风险防控等政策研究、产业咨询与科技建议,支撑服务上级部门科学决策和管理。

“十四五”期间,审定农作物品种和登记农药共28个,入选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2项、主推技术11项、重大新产品1项。每年为全国提供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近200个,示范推广抗药性治理等防控技术30余套,推广面积超过2亿亩,有效支撑农作物安全生产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科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所办企业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生物安全&数字经济”战略,积极推进生物农业等绿色防控技术产品的创新研发、规模生产和市场推广。

五、国际合作

与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持续深化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2012年研究所被科技部认定为“农业生物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连续两次获评优秀。

建有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及欧洲实验室,中美、中挪、中澳、中挪联合实验室,全面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开展前沿科技交流合作,助力科技自立自强。5名合作外国专家先后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推动中老、中巴联合实验室实体化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与国家之间的沿边跨境病虫害防控科技合作,支撑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依托中卢联合实验室,持续拓展与非洲国家科技合作,推动技术产品“走出去”。

六、科技平台

建有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等,以及河北廊坊、内蒙古锡林郭勒、河南新乡、甘肃天水、广西桂林、吉林公主岭、山东长岛、新疆库尔勒、云南江城等9个野外试验站,全面保障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品创制-集成示范全链条科技创新。建有农业农村部植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和农药应用评价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全力支撑技术服务和行业发展。

七、学会与期刊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挂靠研究所,与研究所共同主办《New Plant Protection》、《植物保护》、《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