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中心(简称植病中心),是我国最早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的专门机构之一,由植物病害研究室更名而来。现有在职职工4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人,85%以上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20人。拥有粮食作物真菌病害监测与防控、经济作物真菌病害监测与防控、作物病毒病害监测与防控、作物线虫和细菌病害监测与防控4个创新团队。具有植物病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入选者各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
植病中心依托国家农作物品种抗病性鉴定站(小麦)、农业农村部植物生态环境安全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河北廊坊试验站、甘肃天水实验站、河南新乡试验站、、吉林公主岭试验站、云南江城试验站、新疆库尔勒试验站等平台开展麦类作物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茎基腐病、黑穗病、黄矮病;玉米南方锈病、大小斑病、白斑病;马铃薯等青枯病;水稻、小麦和果树病毒病、线虫病害、瓜类病害、细菌病害、棉花枯/黄萎病、葡萄霜霉病等作物病害成灾机理、病原生物学与致病机制、病害流行与防控等为目标,通过明确病原群体动力学、致病基因与品种抗病性变异的分子遗传基础等发展作物病害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农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在国际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曾获得各类科技成果近80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发表科技论文千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著作40余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