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农民日报]  防控技术集成融合 保障大豆绿色增产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5-10-28

10月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专家团主办的“大豆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与新品种观摩交流会”在河南新乡试验基地举行。针对黄淮海区域夏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植保所自主研发的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在新乡集成示范,集中展示以“良种、良法、良机、良技”为核心的黄淮海夏大豆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大豆单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大豆油料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营养健康。大豆病虫草害是严重制约大豆产量与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我国大豆常年因病虫草害而受损的面积高达1.3亿亩次,造成的产量损失超过30%,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绝收绝产。为系统应对大豆病虫害挑战,植保所牵头成立了“大豆病虫害防控协作组”,同时依托植物保护专家团开展大豆绿色防控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

观摩现场,新乡试验基地集中展示了包括阿泰灵、福莱菌肽、泽纳菌肽、链霉菌、木霉、放线菌、药种同播缓释剂、Bt可湿性粉剂G033A等在内的多种我所自研新产品在大豆上的控病提质增产效果;展示了抗病新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品种适应性;同时展出了“阿泰灵-福莱菌肽”全程防控、免耕直播与秸秆还田、土壤封闭除草、害虫性诱监测与无人机飞防、生物与化学农药“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

通过集成创新,科研团队完善了“一包四喷”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在2025年河南秋季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有效保障了大豆稳产高产。经专家组现场实收实测,该技术体系核心示范区亩产达263公斤,病虫草害综合防效超过85%,增产效果显著,“阿泰灵-福莱菌肽”全程防控单项技术增产8%,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与推广前景。

在交流环节,植保所彭焕研究员、陈淑宁副研究员分别就大豆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全程技术体系的构建作专题报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陈昶表示,发展大豆产业是应对国际贸易变局、提升国家自给率的关键技术储备,未来将继续加强大豆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与生产需求的紧密结合,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升大豆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效果。

与会专家认为,该技术体系集成度高、实效性强,在河南秋季大豆后期生长不利的天气条件下,仍取得高产,成功探索出大豆绿色增产的有效路径。同时建议,下一步加大在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示范推广力度,为保障国家油料供给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链接:

https://newapp2.farmer.com.cn/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230079&c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