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农业部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天敌等资源昆虫数据中心”2017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天敌等资源昆虫数据中心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7-08-24

为积极响应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办公室关于启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17年8月15~17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楼报告厅举办了国家天敌等资源昆虫数据中心2017年工作会议。农业部科教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副处长崔江浩、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协同创新联盟处处长庄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郑永权、天敌等资源昆虫数据中心负责人徐学农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处邹亚飞副处长主持。

郑永权副所长代表植保所首先对代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积极参与天敌等资源昆虫数据中心的工作表示感谢。希望大家通过此次会议就本中心的监测方案与方法开展深入交流,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并推动监测工作良好开展,以期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一方面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服务于当地农业发展。

庄严处长介绍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科技资源共享、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解决区域重大问题、农业技术集成等方面的主要职能,并回顾了农业部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在明确总体布局、制定监测规范和要求、与各参加单位对接等方面已经开展的前期建设工作。强调了联盟充分支持此项工作,努力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等保障工作的态度与决心。

崔江浩副处长对本中心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强调了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在科研、决策及农业发展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层面对这一项目高度重视。这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作。希望各参加单位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与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多级联动、协同创新的机制优势,发挥各层级的积极性:各数据中心要做好培训、督导、协调等的工作,各参加单位在人员、经费、平台等方面做好支撑工作,在考核评价方面予以倾斜。最后表达了结合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多项工作,协同推进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美好愿景。

中心负责人徐学农研究员介绍了本中心的成立背景、工作进度和计划,并就植绥螨科捕食螨调查与监测进行了专题报告。会议还邀请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张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昆虫研究所陈晓鸣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虞国跃研究员分别就天敌昆虫资源的调查与应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鉴定与监测、食用昆虫资源采集、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昆虫鉴定与监测等内容开展了的专题讲座。并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吕佳乐副研究员系统性汇总、说明了本中心的监测规范与指标、标准化采样与信息收录方法等具体工作要求。

以上报告图文并茂、详实生动,内容涵盖了本中心各主要监测对象类群,并充分介绍了相关采集、鉴定、监测、数据收集等方法。会议全程气氛非常活跃、反响十分热烈。参会人员通过听报告、与培训专家积极互动、以及观察专家带来的活体样品等多种途径深入了解了本中心监测对象及工作要求。本次工作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总体效果,为各单位发展观测监测骨干人才队伍、按照要求开展标准化监测与数据收集、逐步推进本中心工作开展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112个单位、160余名相关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工作会。

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是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观察、观测和记录,并阐明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活动。此项工作围绕主要农业生产领域共设立10个数据中心,通过在全国布局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开展工作。其中天敌等资源昆虫数据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为依托单位负责主持开展。

目前,许多昆虫对人类的利用价值正不断被开掘与重视。例如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环境与生态友好、对农产品安全,是化学防治的良好替代之一;许多昆虫是储备丰富、可更新的高蛋白食物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食用昆虫蛋白是确保世界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厘清我国昆虫资源现状、开发具有较高应用潜力的品种,对于确保农业安全、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中心选择捕食螨、瓢虫和蚱蝉作为2017年度启动阶段重点监测对象,结合各地优势天敌及蛋白质来源昆虫资源的本底调查开展当前工作。目前,中心已经拟定了监测任务规范初稿,与参与本中心工作的全部112个单位多次沟通明确了监测任务并签订了任务书。未来拟结合各单位实际调查监测工作开展情况逐步修改、完善监测任务规范、扩大监测对象范围、稳步推进本中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