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2000年: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研究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7-09-28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省种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吴立人,王凤东,康振生,杨家秀,金社林,王保通,刘述英,徐世昌,陆和平,牛永春,贾秋珍,李高宝,王心溶,李晓,万安民
  • 起  止  时  间 :1982年8月—1997年1月
  • 获  奖  情  况 :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1.对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抗条锈性遗传学等研究,首次明确其属小种专化的成株抗性,提前6 年发出其有抗性变异的信息。
  2.以抗病变异观察圃系统监测该系品种抗性变异动态,通过对繁6抗病遗传背景相关性研究 ,引进Hybrid 46作鉴别寄主,筛选出对该系的致病菌系,创造了以苗期鉴定监测对成株有 特异毒性菌系的方法。
  3.明确引起该系抗性变异主因是新小种的出现,提前4年发出新小种发展将导致其抗性丧失 的信息,并筛选、引进了对新小种有效的抗条锈基因。
  4.发现、命名了条锈菌新小种中30、31号,通过对新小种毒性谱、致病范围、相对寄生适合 度和哺育品种布局等系统分析,提前2年预测新小种将上升为主要流行小种。
  5.利用新小种进行抗性鉴定,结合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结果,陆续向全国提供288份多、兼 抗抗源,包括本组转育含有Yr5、13、14、16、17等基因的中间材料,为以抗病基因布局控 制条锈流行危害奠定了物质基础。
  6.通过提供抗源、及时调整品种布局、指导测报与防治,本成果在川、甘、陕、豫、鲁等推 广应用1.24亿亩,已增产小麦和挽回损失7.5亿公斤,纯效益达7.23亿元,今后2年效益将达 到2.18亿元。所提供抗源和有效抗病基因已广泛利用,将对今后条锈控制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