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西南跨境作物病虫害联防联控合作迈上新台阶 ——西南地区重大跨境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示范观摩会在云南江城举办

文章来源:粮食作物真菌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      作者:吴瀚翔 杨现明 王双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5-08-29

8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云南江城试验站召开了“西南地区重大跨境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示范观摩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刘文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宴辉、老挝农环部种植业司植保中心副主任普卡奥通·西卡松、缅甸科技部生物技术司副主任薇薇孟、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胡兴华出席活动。

西南地区是我国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是中南半岛草地贪夜蛾、稻飞虱、黄脊竹蝗、玉米南方锈病、玉米白斑病等多种重大病虫害跨境迁移进入我国南大门的必经之地,加强西南地区跨境病虫害联防联控科技创新,构建跨境病虫害防御屏障,是植保科技工作者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的重要职责使命。

与会领导和专家首先参观考察了植保所江城试验站,观摩了植保所面向西南地区跨境病虫害联防联控的科技成果,全面展示了检测监测、生物育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和产品。随后现场调研了草地贪夜蛾、玉米白斑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现状和综合防控技术田间示范应用效果。

活动期间,分别召开了以“跨境病虫害监测防控技术”和“玉米白斑病综合防控技术”为主题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与会专家充分研讨了区域跨境病虫害防控难题和合作机制,外方专家表示将依托中-老植物生物安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开展联合攻关,把植保所和国内优势单位创制的跨境病虫害监测防控技术、产品推广到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携手筑牢区域植物生物安全防线。

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活动展示了西南地区跨境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不仅能帮助当地农民减少跨境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支撑当地粮食稳产保供,也能为周边省份和国家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技术实践,提升整个区域病虫害防控工作水平。同时活动加强了中国-东南亚重大作物跨境病虫害联防联控科技合作,通过创新成果引领区域协作,将有效助力我国西南跨境植物生物安全主动防御屏障建设,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报处副处长刘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谌爱东、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石平、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郭忠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副所长张杰、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刘永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专家团等来自全国19家相关单位和老挝、缅甸农业部门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